关于专用计算、技术创新人才、专利,他们怎么说?| 燕缘科创系列三

2020-06-01

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2周年,在北京大学校友会的指导下,北京大学科技创新校友会与燕缘雄芯平台特联合举办“北大云校庆公益课——燕缘科创主题研讨会”系列活动,邀请了多位专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秀校友联袂登场,分享各自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对行业发展、产业趋势的研究和理解。


上周,“北大云校庆公益课——燕缘科创主题研讨会”系列三直播活动圆满结束,中科驭数创始人鄢贵海、宁波飞芯电子创始人雷述宇和展翅知识产权咨询创始人朱海波三位校友,深度分享了《专用计算架构的创新与应用》、《中国科技型企业底层技术创新与专业人才培养》和《从创新成果到高质量专利》。



中科驭数创始人鄢贵海分享了《专用计算架构的创新与应用》。鄢贵海主要研究专用计算机体系结构,在容错计算、可定制计算,软件定义加速器等方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以“敏捷异构”为特征的KPU专用计算架构,解决专用计算架构可定制的核心问题。


鄢贵海称,数据的摩尔定律已经到来了,全球70亿人口使用500亿的IOT设备,大概每年全球的数据量就会翻一番。随着数据的爆发,计算已经嵌入了数据产生、获取、传输、应用的全路径,例如宏观层面有云计算、边缘计算,微观层面的存内计算、近内存计算、网内计算。但硅的摩尔定律已经接近极限,通过半导体制造工艺改进提升计算效率的成本已经高到难以为继,新计算微架构研发成为解决矛盾的选择。


与此同时,计算机体系结构正迎来第五次浪潮,从PC、移动互联网进入5G+AI主导的万物互联时代,由此产生了一个新机遇:万物互联,数据智能,向虚而生,产业重塑。新基建即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出口,未来通过5-10年投入,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将有可能站在全世界第一梯队。


中科驭数的专用计算KPU正是面对后摩尔时代数据爆发提出的计算加速方法,旨在通过与通用芯片协作,提升专业细分领域的计算效率。相比增加服务器数量的水平扩容和升级硬件设施的垂直扩容,KPU专用计算将创造第三种范式的性能提升,即异构扩容。


鄢贵海称,伴随着去中⼼化、场景定义计算的发展趋势,专⽤计算架构也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的新机遇。计算架构创新的重点从通⽤计算 CPU 转向领域专⽤以及异质计算处理器,这将使⼩规模的团队也可以有能⼒为某个特别的领域或应⽤设计专⽤的芯⽚。



宁波飞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雷述宇为北京大学信科院1991级校友,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研究生、博士,曾先后任职于AMCC等著名国际企业,致力于光电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深度研究。雷述宇拥有20余年研发和产品设计经验,百余项发明专利,10余项论著成果。在国内外求学、研究和从业多年,雷述宇对国内外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深有感触。


在《中国科技型企业底层技术创新与专业人才培养》中,雷述宇认为过去中国的创新主要为复制性创新、模式化创新、组合性创新,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始终在跟随与模仿,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 术,多为经验累加而带来的应用拓展性创新。这种现状变相导致专业人才对基础研究的放弃,从而进入缺乏技术创新的恶性循环。


之所以缺乏高水平技术创新,雷述宇认为原因有四点。在观念上,基础专业常被认为是一种基础性的考试科目,而非未来的应用型专业;文化上,中国追求多样性和新颖性,而非基础架构的复杂化搭建与研究;教育中对基础性学科、底层专业教育缺乏重视和合理性引导;社会性浮躁,对利益过分追逐。


当前,新基建成为国家级的战略规划,但在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七大领域下,技术创新总体依然不容乐观,更多还在利用中国的规模效应,强调应用端的拓展性创新。


如何才能有高水平的技术创新?首先要有扎实底层专业基础的人才;其次要有打破传统,创新的思维及方法;第三要有踏实细心,实事求是的态度与价值观。强基计划正是立足国家战略而提出,重点支持基础学科、核心技术领域相关学科,通过该计划的实施,能够为国家基础学科的长期发展、关键研究领域的重点突破提供坚实的人才梯队,从而保证高水平创新的人才基础。 雷述宇称,北京大学的基础学科教育在中国高校中居首,北大有41个双一流学科,更注重理科教育,数理基础更好,北大人也更适合高水平创新。然而,为什么北大的大部分人不愿意做技术创新?雷述宇认为这是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根本问题。




北京展翅知识产权咨询创始合伙人,北京大学电子系和知识产权学院校友朱海波,从事通信、计算机、电子工程、物理、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专利代理业务和诉讼业务多年,代理过大量电学和机械方面的专利申请,并参与了多个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专利诉讼案件。朱海波详细分享了从创新成果到高质量专利的专利挖掘、申请及运营。


日前,《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让专利成为评价科创板上市企业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指标,其中明确提到的指标包括:发明专利数量(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例外条款(五项)包括: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 50 项以上。


朱海波称,随着对专利技术的审核趋严,专利的审核通过率大约在30%左右,在科创板上市如果要达到5项专利,至少需要申请15项。而且,科创板明确要求是“发明专利”,必须是自主研发及具有技术先进性和技术优势,通过第三方授权取得的非自主研发型专利不在其列。


谈到专利的价值,朱海波认为除了对企业技术成果的保护外,对科技创新企业来说,专利可以固定工作成果,避免人员流动带来的技术流失;可以大大增加企业资产估值,无形资产可以占总资产的70%;提前布局专利可以避免竞争对手阻挡研发方向;专利还可以遏制竞争对手技术发展和市场拓展;专利亦可作为反击对手的反制手段和各种高科技认证的必要条件。


以苹果手机的滑动解锁图形专利为例,朱海波详细分析了专利申请中如何准确描述专利保护范围,即达到保护自己的效果又能最大限度阻击竞争对手,赢得战略先机。


朱海波介绍,专利已成为各大高科技公司的战略必争之地,国内BAT三家每年的申请专利在3000件左右,华为甚至有一个上百人的专利挖掘专业团队,每年在国外市场申请的专利超过4000件,加上国内则有上万件。

“北大云校庆公益课——燕缘科创主题研讨会”三个系列共9期直播活动已经全部结束,9位北大校友从创新科学开始,分享了半导体、医疗领域具体的科技创新技术、趋势和机会,以专利固化科技创新成果结束,圆满的为母校庆生献上一份知识礼物。


在这里感谢9位校友的分享,祝北京大学122周年生日快乐!


错过直播的校友,可扫描上图二维码,收看9位嘉宾的分享内容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