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资本熊伟铭:中美科技分叉,中国迎来最大一波科技创业机会

2021-07-07

6月25日,燕缘科创38期特邀华创资本合伙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95级校友熊伟铭,为校友们分享了《大科创与时光机——斯普特尼克时刻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启发》。


熊伟铭主要负责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积极促进华创资本集中在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和IVD等领域生命科学的投资。加入华创前,他是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在美国中经合集团、Piper Jaffray就职,还曾是一家蓝牙协议栈软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本次直播熊伟铭从美国与前苏联、日本历次科技竞争的历史背景,分享了中美科技分叉后中国的半导体行业面临的历史机遇,熊伟铭认为当前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高估值是战略溢价,中国优秀的工程师数理化能力有信心让中国制造成为最优质、最畅销的代名词。


以下是熊伟铭分享内容整理(内容有删减):


我是99年从北大毕业,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有创业投资。我先是创业后加入投行,过程中做过携程、盛大、百度等一些成功的案子。现在随着科创板、18A这些新的政策出来,投资行业越来越有趣。


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在当前时间点,非常有必要回顾一下美国以及硅谷是怎么走到今天的。硅谷源自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为什么会有肖克利实验室?还要从1957年10月4号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Sputnik 1 说起,当时美国一代人都受到很大的意识冲击。因为二战后,美国一直处在非常高速发展的状态,经济和科技在全世界处于非常主导的位置,Sputnik卫星发射后,美国忽然觉得自己好像不如苏联发展的快,整个美国都处在一个巨大的反思中。


1958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10月1日NASA就正式成立。仙童半导体也是这个时期成立,由肖克利实验室叛逃的八个同事创立,这八个人里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摩尔、诺依斯等。DARPA的前身“高等研究计划局”也是58年成立,最初使命是为了防止如同‘斯普特尼克’发射的科技突破,希望能从国防和军工前沿科技的角度抵御苏联的科技竞争。后来里根当总统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美国用星球大战战略性的拖垮了没有轻工业的苏联,直接导致了1991年苏联解体。


看美国的科技体制,它的反馈机制非常强。美国经历了几次这样的科技冲击,(19)57年是一次,80年代日本对美国半导体的冲击是另一次。




看这个图,85年之前美国的半导体一落千丈,当时intel的founder,美国做半导体的同志们集体上书白宫,说如果国家不做点什么美国的半导体行业就垮掉了,所以美国才出现了砸铁锤的大哥。美国以国家之力跟日本谈,《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确保美国的半导体市场份额,日本的供应要自己下降。当然现在对中国可能就是没法儿用这种方式来胁迫,但可以看出要想做半导体就不是纯商业方式能够领先的,这个涉及到整个前沿科技市场的方方面面。


2018年中美科技分叉,造成我们需要在很多行业补课,半导体其实就在复制1958年之后美国半导体的路径。但从国家安全来讲,当前和美国在57年受到苏联的震惊不太一样。中国半导体整体来讲不存在国防安全问题,歼20也没用美国的半导体,今天我们在国防技术上是完全可以跟美国抗衡,只不过在民用领域处在一个相对弱势的位置。


中国不会出现类似当年苏联的情况。如果看50年代,二战后美国把很多全球的人才吸引过去建立了美国的航天系统,像钱学森回国前就是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作为一个理科非常强的国家,培养了大量数理化学生,反过来能够反哺到前沿科技领域。前几年我们看人工智能的时候,论文一拉出来全都是中国名字,有像李飞飞这样顶级的教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这种自信。


我们的半导体行业已经发展得很不错,比如麒麟的design是非常好的,只是缺工艺,缺12寸的产线。工艺不行意味着我们的半导体产业质量肯定不如美国,在很多竞品对标上不行。但随着科创板2019年7月22号开板,大大推动了整个半导体的发展。


历史上参考美国、日本、韩国,要振兴半导体,就绝对不是完全民间可以搞定的。当时面对日本如果纯靠美国民间搞,基本上美国就要放弃了。美国为了打击日本把IP给了韩国,于是韩国大概在2000年左右和日本形成一个交叉点。90年代韩国三星从传统商社转型半导体行业,曾经一度韩国民众砸锅卖铁支持三星,就跟今天我们的科创差不多,只不过我们用买股票的方式众筹,估值可能也确实很高,从中芯国际到卓胜威、闻泰科技都很贵,这些公司搁在美国绝对值不了这么多钱,但是因为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战略竞争阶段,这些溢价是战略性议价,这个是大家要清晰认识的。


一级市场资本看什么?


科技市场,原来半导体市场跟中国没啥关系,2018年一个天大的机会直接扔给中国3000亿美金。不只是这个机会,因为美国限制了很多很多行业,垂直行业包括AI、硬件等等。从这个角度讲,2018年科技贸易壁垒创造了中国最大的一波科技创业机会。之前我们大概花了20年做了15000亿美金互联网的机会(腾讯5000亿,阿里5000亿,剩下所有公司加在一起5000亿),现在光半导体就增加了3000亿美金。生命科学也是巨大无比一个万亿美金的机会,在这个领域里仍然能够感受到世界是平的,远比IT行业、互联网行业更开放。


另外,今天我们做的事情还是在向美国同行学习,并不是我们高铁多厉害,市场多大,再也不用看美国的脸色。我觉得中国一直的一个特色和能力是工程能力,所以清晰的美国对标和中国速度是一个很好的组合。在很多事上美国都先试过了,只不过有时候他们做的不那么好,或者做的太早了,今天中国人再去做的时候也许会做的更好。


今天出海也是个大主题,最早是做游戏出海,今天是所有都在出海,北欧已经订了很多辆小鹏汽车。我的结论是,中国所有的品类,凡是跟制造相关的品类,我认为都会做到世界第一,而且这个不是原先made china那种世界第一,而是made in germany或者japan那种类型的世界第一。大家都会认为,你是最优质的产品,最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是全球畅销的产品,就类似于70年代的zara。我对中国制造的能力充满了信心,核心在于中国工程师数理化的能力给了我们这样的信心。


在宏观大环境之下,每个投资人有自己的选择。半导体行业我们比较担心纯做国产替代的,万一换一次大政策,美国四年换一次政策,尤其拜登的年纪已经在这儿,我个人觉得他可能只能做一期,那下一期如果变了斗争方式怎么办?万一重新开始恢复技术供应,我们做这些纯国产替代的半导体会不会遇到大规模的订单消减?我们能不能在四年时间内,在大家所处的各自竞争领域里快速追平美国今天的领先地位?我觉得这是一个问号。


所以我们可能还是要看下一代的半导体产品,全世界都在发展的,比如存算一体、下一代计算架构、高端的产品等等。像5G,中国比全球都领先,5G所有相关射频的东西是不是我们有机会?原来射频一直是很大的一个弯道,中国的射频原来不行,都是美国、日本、欧洲的一些公司。今天5G代表的新射频技术,使得我们能够超过,5G每一个手机要增加好几个天线,出货量要大大多于3G4G,从这个角度看,弯道忽然变直道。


另外是汽车。原来我们整个汽车相关的事儿都差,现在中国电动车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那么这些主机厂所需要的核心元器件,很大一部分是不是可以由本土供应商来解决?这个在2018年之前大家还不太敢想,但是18年之后,尤其今年德州居然下雪,大家也都担心供应链如果全部在北美可能是有问题的,而且整个电车跟油车的供应系统也非常不一样。所以在一个新终端下,是不是中国有机会能产生出自己的一套主机厂、核心元器件供应商?


当然今天大家还有疑问软件造车这件事是不是可行,像之前手机也是大概花了20年时间才完完全变成一个软件定义的手机。互联网最大的贡献就是人才,如果没有互联网,不会出现重新做手机的人,不会出现重新做电视的人。自从小米开始做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年轻人的第一个这个第一个那个,把整个全世界的3C都重新做了一遍。互联网带来的人才溢出效应还在发生,今天的蔚来、理想和小鹏三个做互联网流量的兄弟,一个做了汽车之家,一个做了易车网,一个做了UCweb。他们不是做硬科技的,也不是做汽车工业的,但因为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积累了足够多的商业经验和人才获取资源,包括资本都算创业资源,所以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出最快接近美国水平的产品。


消费从大机会来看,如果想再投出一家5000亿美金的阿里或者1000亿美金的拼多多,我没看到这种机会,当然现在做拉面的也很火,开连锁店的估值也很高。今天无论是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还是二线的或者十八线小城,都在经历城市化,经历消费升级。北京上海新的消费趋势可能不见得是花更多的钱,可能是有更多的理念,比如更聪明的生活,能不能不花那么多钱,比如能不能只是租车,按时间、用处来租车,不需要买一个车一个车位,这种共享经济。下沉城市可能大家是需要满足第一批的需求,房子、车子、家具这些。


科技创业公理


互联网时代只看用户增长,为了拿到用户增长不惜一切亏损,但在科技创业的时代,其实我们看的是技术,看的是从0~1能不能做出来,而且做出来一定要是世界领先的,不能只是咱北大或者哪级的领先,这个还不太够,我们一定要做到世界顶级面向未来的。


另外,对于技术创业者来讲,我们非常非常强调商业能力,之前说教授创业大家都怕,都躲着,但今天要离开了教授是不太可能去做核心技术创业的,所以我们要求教授带队的团队一定要有足够好的商业能力,能解决商业问题。


下面分享一些我们投的案例。因为AI、物联网的出现,数据结构变了,随之数据库要变,计算数据的设备要变,要从CPU变成GPU,要从核心计算变成分布式计算,就像随着天气穿衣服,整个计算底层都随着应用在变。PingCAP是做分布式开源数据库的,刚刚融了3亿美金。TigerGraph是一个非常适合下一代需求的新型图数据库。硬件层我们投了存算一体的、云原生大数据存储公司JucieFS。Nreal是全球现在唯一不到100g重量量产的AR眼镜,这种新设备搞不好有可能是下个大疆。


自动驾驶今年是一个大年,我们投了做乘用车的文远知行,不久前他们宣布了C2轮融资完成。还有做重卡自动驾驶的智加科技等等。当车变成新一代终端的时候,不再拼座椅是不是头层小牛皮,拼的是没有自动驾驶功能、功耗、功率这些东西,就像20年前做手机拼的是纯金手机,现在大部分人是为技术和功能付费。我觉得随着新终端的普及,会带来大量的新技术的供应,还有一些新设备。


中国在前沿技术领域已经跑的挺快,我们很有可能在一些新场景和新设备上做出下一代的新产品。


Q&A


Q:伟铭总怎么看RPA行业这几年的火爆?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A:RPA我觉得需要再熬一熬,RPA是一个非常项目管理性的产品或技术,如果不做太多项目积累,其实产品化可能确实做不完,毛利就上不去,有点像当年的ERP。


Q:请问伟铭总如何看5G的应用落地?5G 2B/2C的应用点、应用规模如何?

A:5G和4G大家可能没有明显的感受,但是在某些行业里,比如工业包括一些需要强视频的行业比较明显。所以我觉得5G也得再跑一段时间,才能有更多的场景出来。


Q:对比半导体行业和消费行业,半导体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可能最终只能做成一个小而美的公司,不像消费可以有很大的规模想象空间,想问伟铭总,这是不是也是现在很多机构投半导体的困扰?

A:确实是个困境。但我觉得今天这个市场已经开始发生一些变化,比如今天的新五座大山闻泰科技、卓胜微这些都千亿人民币了,不是小而美了。如果看美国的话,可能不得不做成小而美,但是中国扩品类的机会挺大的,这一点是这个时代给的机会,是抓得住的,不见得只是做一个小而美的公司。之前给半导体的钱也很少,只够做单一产品单一线,现在资金是非常非常丰富了。


Q:师兄怎么看一些跨行业的企业比如小米、富士康、百度、恒大等投资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个板块的前景?

A:我觉得汽车就跟手机一样,到最后肯定要整合。科技行业还是要投入时间足够长的那些玩家最后才会胜出。我对IT还是有信心的,小米、富士康、百度他们要想做一个好产品还是有机会能做,但恒大这样的一般就很难讲他们会把新科技产品做成什么样,所以我不是那么看好恒大这样的公司做车。


Q:熊师弟好,你们主要投什么行业,一般有什么条件?

A:我们主要看四个行业:硬件、软件、医疗跟消费,主要投资一些早期机会。如果大家是科创、符合大科创的审美,四年上市能百亿人民币市值,现在看起来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大家可以对标一下。


Q:师兄对医疗行业怎么看,以及国内的分子诊断行业的追赶机会?

A:对医疗行业非常看好,分子诊断行业现在已经如火如荼,我们去年干了一年的分子诊断,投的也都是那些已经干了五六年的公司。这个行业还处在早期,但因为新冠让分子诊断快速在一年时间追赶了美国20年的发展。